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坐落于香港国际机场东北对开水域约130公顷的填海区上,经交通网络包括香港连接路及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可通往香港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主桥、屯门及北大屿山。香港口岸设有用作通关检查的旅检大楼、车辆通关广场和公共运输交汇处等设施。
旅检大楼建筑面积达九万多平方米,是香港口岸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大楼楼顶为波浪形设计的天幕,俨如延绵起伏的海浪。天幕以树形的结构支柱承托,减少室内结构支柱的数目,大大增加出入境大堂的空间感。
要在世界上其中一个最繁忙的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附近兴建旅检大楼,在设计和建造阶段都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其中机场高度限制便局限了旅检大楼的设计,亦大大影响施工的方法及可使用的机械。为了克服机场高度限制,工程团队采用了崭新的天幕施工方案。
在香港口岸工程充分利用了创新的施工方法,以旅检大楼天幕的建造方法最具代表性。工程团队采用鲜有用于天幕建造的预制组件组装法,把巨型组件逐一吊起横向安装连接,不但战胜了组件大和重的问题,也克服了机场高度限制的挑战。这方法还加快了大楼的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素及减少高空工作的危险。
天幕由巨型预制组件组合而成,面积最大的组件约长60米、阔25米及重约670公吨,比一个标准奥运游泳池还要大。但有别于一般传统的预制组件,旅检大楼天幕的预制组件不但包含钢结构支架,连各类屋宇装配及装修项目如铝质面板、天窗、排烟口、排水、假天花板及照明系统等,亦预先安装在预制组件上。这种巨型预制组件大部分工序都可在预制工场内完成,因而节省了在现场建造大楼天幕的时间。
香港口岸的区域供冷系统将位于旅检大楼地库内中央制冷机组的冷源量,以冷冻水的形式输送分配给香港口岸上多个建筑物以满足其冷却需求。冷冻水的配送过程通过地下管道网路完成,不需再独立安装制冷机组。
与传统的气冷型和使用冷却塔的独立水冷型空调系统比较,区域供冷系统可以分别减少35%和20%的电力消耗,区域供冷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省高达350万度电,相当于减少排放2,500公吨二氧化碳。因此区域供冷系统是一种非常节能的空调系统。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有2座车辆X光检查大楼,每座大楼都设有1套先进的车辆X光检查系统,以提升香港海关的执法能力。该车辆X光检查系统是全港首套采用门架式设计的车辆X光检查系统,每次检查能同时处理2部45呎长的货柜车,每小时最多可处理20架货柜车。该车辆X光检查系统,以双能量穿透式X光技术及背向散射式X光技术检查车辆及货物,即时清楚显示货柜或货车内货物的细节,包括根据其物理特性,以不同颜色显示车内的各种货物,并侦查藏于车辆暗格内的走私货物。使用这套先进仪器将大大提高货物清关的效率,亦能增加验货的准确性,提升打击走私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