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连接路长约12公里,其中约9.4公里是海上和陆上高架道路、约1公里是隧道,还有约1.6公里是地面道路。全程三线双程分隔行车。两端分别连接主桥与香港口岸。因应复杂的施工环境,承建商需于约40个月的紧迫工期内灌制约5,700多件巨型的桥面预制混凝土组件,和采用多种机械及方法吊装桥面组件。
在观景山隧道工程中,由于要克服不同的地质及环境限制,需要采用四种不同的建造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技术困难,分别是︰
各隧道段工程当中,以机场快线铁路下进行的箱涵顶进工程最为复杂及艰巨。采用这种方法建造行车隧道是全港首次,方法是先用了一年时间在机场快线底下进行土质加固,以减低工程对机场快线的影响。然后,在空间狭窄而且深入地层的竖井内,建造巨型的预制隧道管道组件,再挖掘组件前方的管道,最后用多组千斤顶的系统将各节预制组件沿隧道走线推进,穿越机场快线下方的位置。这个推进系统需要以精密电脑控制多组千斤顶同步推进,技术要求十分严格。
香港连接路的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建造跨越生态敏感的沙螺湾岬角的一段高架桥。除面对因毗邻国际机场而须遵守严谨的机场高度限制外,还要避免触及极具保育价值的沙螺湾古迹遗址一带的陆地,工程团队需采用跨式吊机建造一段桥跨达180米的三线双程行车高架桥,这是目前香港所有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建造的天桥中,跨度最长的一条三线双程行车高架桥。此设计将高架桥对视觉和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高架桥的结构不但没有显得突兀,反而成为地区特色,与北大屿山的自然景观互相衬托,相得益彰。